中国原子弹爆炸世界各国反应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一道强烈而闪亮的光亮出现在我国西部的罗布泊,闪光过后是一道冲天而起的巨大火球,继而形成蘑菇云不断上升扩张……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消息已经传出,各国媒体铺天盖地地刊载了这一极具爆炸性的新闻。
一、发展核武器
我国对于核武器的发展意愿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便开始的。
自我国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支援朝鲜人民以来,美国方面便多次利用核武器对我国进行核讹诈。
此后,无论在越南战场还是解放东南海盗的过程中,美国方面都频繁声称要对我国进行核打击。
核讹诈就像悬在我国头上的一把利刃,中国一天没有研发出核武器,这把剑便一天不能落下。
1955年初,为维护国家安全,反对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对于彼时一穷二白的中国来说,研发核武器并非易事,集中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再请求苏联方面的协助,原子能建设事业方才正式上马。
在中央传达的“自己动手,从头摸起”的战略决策下,全国上下一心,形成了庞大的国防科研协作体系,在工业、技术都无比薄弱的中国,有限的资源不断汇入了原子弹的发展事业,最终形成了巨大的成果。
二、爆炸的喜讯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下午5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3000余名演职人员时,毛主席让周总理宣布了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会场上欢声雷动,周总理幽默地告诫道:“同志们,大家可以欢呼,可以鼓掌,可你们要小心,不要把地板跳塌了哟。”
此外,总理还要求在场的大家暂时保几个小时的密,在电台尚未广播前,先不要随便传播。
同天,日本东京便有消息称,中国可能在其西部爆炸了一颗原子。
又有美国方面关于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报道。
经过毛主席的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当天夜里的23时广播了新华社编发的关于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同时《人民日报》刊发了红字《号外》。
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传遍了世界,全国的人民、海外的同胞自发聚集到了街头、广场,欢呼拥抱。
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这报纸广播中的新闻,是彩色绘笔所写的,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信息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是震撼性的消息,各国媒体都通过最抢眼的版面与最快的速度加以传播,政界官员、学界科技专家、舆论界评论员以及社会公众都纷纷发表看法。
三、美国的反应
首先反应较为强烈的便是美国政府方面,中国原子弹爆炸的余波似乎震动了美国的政府大楼。
尽管中国要发展核武器的消息,美国早有预料,但如今的消息却又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从肯尼迪到约翰逊政府都曾经想方设法地遏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甚至试图破坏我国的核设施,但如今看来却并未阻止我国制造核武器的决心。
当天,美国总统约翰逊便取消了自己原本的周末度假计划,在得到中国方面核试验成功的消息不到三个小时,他便急急忙忙地在全美的电视广播中发表声明,强调中国爆炸的是一个粗劣的核装置,不要过高地估计其军事意义,想借此平息一些同盟国的恐慌。
并且还表示会继续“履行”亚洲同盟国防卫上的承诺,还有对于美国强大的肯定。
但是话语中对于中国的恶意不难揣测,并且可以清晰明白美国对于中国拥有核武器的戒备之心,然而事实上在首颗用原子弹爆炸以后,中国政府便发出声明:
“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和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这一声明有力地反驳了美国方面的恶意抹黑揣测。
爆炸过后的第三天,美国的原子能协会便分析出我国爆炸的是高浓度的铀235核装置,并且采用的是向心内爆发,技术水平远超他们的预估,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法国。
得知消息的约翰逊又再次中断了在俄亥俄州的竞选活动,回到华盛顿,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与其国防部长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在18日晚的电视演说上,约翰逊一改前日的口气,强调了中国的核爆炸是一个严重的事实,美国“不应该等闲视之”“不能够忽视中国事实”。
表面上的平静无法遮挡美国政府内部的波澜,他们对中国的态度一改往前,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实际上达到了出人意料的政治战略目的。
美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邦迪甚至在私下承认,“中国加入联合国是迟早的事情”。
另外,一向奉行对中国实行不接触、抵制的反华政策的美国政坛,在这颗原子弹试爆之后也进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实际上也为日后的中美建交埋下了伏笔。
相对于美国政府官方的恐慌情绪,关于美国的媒体与民众反应的记载则相对较少,这可能是与彼时中美尚未建交有关。
外交档案中唯一的记载是美联社东京的消息,认为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全世界范围核武器的增加、中国进入联合国等。
四、英国的态度
英美向来同穿一条裤子,英国对于美国一向是亦步亦趋,随声附和。
10月16日下午,英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此次的爆炸发表评论,其评论极尽贬低此次核试验的意义,称其为意料之中,并不能改变世界上军事力量的对比,无法改变东西方的战略均势等话语,试图降低恐慌。
但另一方面,泰晤士报和卫报等媒体却均以显著地位和大篇幅刊载了原子弹爆炸的消息以及各方面的反应,包括中国政府的声明。
这些评论认为从军事角度上来讲,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使得中国置身于和国家之列,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的第五个核国家,足以使得世界风向为之改变。
在英国民间,民众对于这一消息褒贬不一,对于友好人士与左派来说,这一消息令他们振奋,甚至不少友好人士向中国写来了贺信。
例如进步人士布希牧师在贺信中写道:“中国将作为一个核大国而出现,必将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以及世界人民争取自由与心腹的斗争。”
五、法国的反应
法国官方是英、法、美、苏四国中,唯一对于这一消息表示祝贺的国家。
对于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他们早有期待,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使得他们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他们认为一个拥有强大工业技术的东方友好国家能够对他们产生很好的正面反馈。
在联合国科文组织工作的一个法国官员甚至对中国大使提到:“你们爆炸了原子弹,参加联合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你们再爆炸两颗美国就不能无视你们了。”
对于法国的媒体界来说,他们对于中国爆炸原子弹的消息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与好奇,他们纷纷拥挤到了大使馆采访,索取有关的照片与资料,要求大使发表讲话并且给大使拍照……
可见彼时法国当局确实对远在东方的中国传来的喜讯表达了作为有核国家的为数不多的善意。
六、苏联的反应
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以及苏联赫鲁晓夫的下台同样都是震惊国际社会的新闻。
对于中国原子弹的爆炸,苏联方面的反应相对较少,这与苏联忙于领导层的更替有着相对直接的关系。
但不难想到苏联领导层对在撤离援助后,中国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核试验是极为震惊的,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无疑在打自己的脸,也难怪苏联官方以及媒体对此提及不多了。
然而苏联的民间有很大一部分的民众对此拍手叫好,由于赫鲁晓夫的下台与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时间相隔甚短,因而难免他们将这二者联系在一起。
其中原因细想,不难推出赫鲁晓夫时期国内政策并未实现苏联的经济活跃,民众的生活水平未得到有效改善,对外造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也不难理解与中国人民有着深厚友谊的苏联民众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而感到由衷的赞叹了。
七、其余各国的反应
日本政府的反应是其余各国家中尤为强烈的,日本官房长官铃木善幸发表声明称,“日本政府宣布以日本人民的名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但日本的民间对于官方的谴责却似乎熟视无睹。
日本民间对我国的原子弹爆炸的议论多数未带有什么政治色彩,其多从技术角度评价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质量以及水平,承认了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能力出人意料,达到了国际水平,甚至推测我国不久之后便会具有研发氢弹的能力。
一众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都对中国的核试验成功表达了热情关切与衷心的祝贺,在美国为首的西方核讹诈下,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被视为发展中国家扬眉吐气的壮举。
彼时与我国尚未建交的埃塞俄比亚,其当地报界直接不顾西方压力直言不讳道:
“如果拥有一亿九千万的某个国家为了保证他们自己的生存而必须掌握热核武器,你们没有理由认为七亿中国人民不应当采取旨在保卫他们自己国家安全的一切步骤。”
在深受美国影响的埃塞俄比亚,当地报界竟然能够仗义执言,支持中国的核试验,足以证明发展中国家在中国核试验成功的鼓舞下,能够挺直腰板向西方论论道理。
可见中国的核试验成功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中是深得人心的。
八、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原子弹的爆炸在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皆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爆炸当即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其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影响直至今日。
若当初中国没有咬紧牙根、勒紧裤腰带,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不进入核大国之列,今日国家安危恐怕便无法把握在自己的手上,没有保护自己的核力量,更不要说安心发展经济建设了。
历史告诫我们,弱国无外交,中国要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拥有先进的科技、军事、经济、文化。
大胆做出了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才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
如今,距那惊天一爆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回想过去一穷二白之时,毛主席的叮咛似乎仍然在耳边萦绕。
“我们也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