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巴蜀是指哪里(中华历史奇闻——神秘的巴蜀古国)

四川古称巴蜀,"巴"指川东,"蜀"特指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今天的四川简称蜀,"蜀"是象形文字。《说文解字》中称"蜀,葵中虫也",指的是桑树中的虫,即蚕。这些象形字中有很多都像是长着大大眼睛的蚕。传说中第一代蜀王名叫蚕丛,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教民种桑养蚕。正因为如此,后人敬仰他,尊奉他为蚕桑纺织业的鼻祖之一。蚕丛又有"纵目"的异相特征,因此"蜀"字很可能起源于对蚕丛形象的客观描绘,而"蜀"也成为一个族名、国名、地名被流传下来。

历史上一直认为巴蜀地区偏居西南一隅,是一片蛮夷之地,建国前人们还相信"蜀无礼乐,无文字"的说法。但建国后的考古工作证明,四川地区在古代并不是毫无礼仪的荒夷之地,它的文明和中原文明一样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中的一个元素。它与中原文明有何联系呢?三星堆怪异的铜像、人高挂陡崖的悬棺等也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我们何时才能真正走进这个曾经辉煌的古老国度呢?

大家都知道,四川在秦朝后被称为“天府之国”,说是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改变了以前四川地区有水则涝、无水则旱的局面。那么是不是以前这个地方就穷苦不堪呢?

成都的十二桥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发现了商代时期的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址,包括宫殿和干栏式建筑。遗址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与周边的古遗址相似,表明成都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个发达的地区。在金沙村还发现了商代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大型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金器、青铜器、玉器和石器等。墓葬的奢华程度也显示了这个地区经济的繁荣。遗址还显示墓葬之上应该有布局规整的地面建筑。

四川新都战国木椁墓是另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发现了大型土台和带斜坡墓道的土坑木椁墓。这些发现证明了古巴蜀国和中原一样注重礼乐。土台被认为是集会、观望和祀典的场所,或古蜀国的礼仪中心。椁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显示出特殊的礼制。此外,还在巴蜀地区发现了古代乐器,如错金编钟。器物上的宴乐图案也描绘了乐器和歌舞。这些考古证据进一步支持了古巴蜀国和中原一样重视礼乐的观点。

至于巴蜀文字,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郫县、新都、重庆万县和湖南常德的发掘中发现了带有铭文的青铜戈,这些铭文看起来像汉字但又不完全相同,为巴蜀有文字提供了重要证据。此外,在四川青川的墓葬中还发现了400多件器物,其中包括秦武王时期的木牍,上面刻有汉字和一些未知符号,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蜀有自己的文字。这些考古发现表明,古巴蜀国在秦朝之前就已经拥有相当发达的文明。

从从这些考古发现我们知道,古巴蜀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发达文明。那么这些文明的起源又在哪里呢?它是怎么传播和发展的呢?它与中原的文明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面对人类好奇的追问,岷江之水沉寂无言,只有巍巍大巴山脉俯视着川流不息的文明世界。

湮没的巴人

巴国是古代居住在四川一带的民族,他们可能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与黄河文明并列。巴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始氏族逐渐形成多个部落,最后组成了5个核心部落。这些部落在很长时间里平等相处,没有君臣之分。当部落逐渐壮大时,他们决定需要一个君主来统一联盟,于是进行了一场剑投石穴的比试,胜出的廪君成为巴人的领袖。巴人迁徙至四川后,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他们留下了许多文物,上面刻有被称为“巴蜀图语”的奇特符号,至今仍未被完全解读。巴国还拥有完整的礼乐制度,采用高超的饰金银工艺。他们还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如船葬和悬棺。尽管巴国最终被秦国所灭,但在灭亡前的八个世纪里,他们与西周并流,共同贡献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另一个关于巴国的谜团是巴人为何突然失踪,历史中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记录。有人认为巴国人口在被秦军灭国后被全部杀害,也有人认为他们大规模迁徙了。最近在陕西商州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与巴人相关的神秘洞窟和船棺葬。这些发现与川地巴人的生活方式和文物非常相似,引发了一种大胆的猜想:巴人是否隐居在这些神秘洞窟中,成为了古代的桃花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巴人并没有失踪,而是演变为现在的土家族。专家们利用DNA遗传技术研究了古代巴人和土家族的关系,但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公认。巴国是一个拥有伟大历史的王朝,但仍有许多谜团待解,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

悬棺

在四川南部的珙县境内,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少数民族——僰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两千年,从春秋时期到明代万历年间。然而,在明神宗万历元年的“僰汉大战”后,他们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高悬在断壁悬崖上的265具棺材。这些悬棺重达千斤,用坚硬的整木雕凿而成,形状主要有船形和长方形。悬棺离地面数十米到一百多米,挂在陡峭的崖壁上,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坚固地展示着。悬棺的崖壁上有许多精美的红色彩绘壁画。目前,最集中的悬棺地区是珙县的麻塘坝和曹营乡的苏麻湾。

据专家们的解释,将棺木高悬于千仞绝壁之上,是古僰人为了吸取日月之精气。科学上解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山水有着深厚的情感,选择靠山临水的位置安葬表明对山的依恋和寄托。将棺木放得高处可以防潮保尸,并防止人兽侵扰。关于如何将悬棺放置到悬崖峭壁上,有不同的猜测,如修栈道运送或通过悬索下吊装。但至今无法确定古人是如何用简陋的机械将悬棺放入洞穴中。由于山顶到涧谷的高度较大,即使使用简单机械也难以将棺木放入洞穴。

悬棺隐身在云雾缭绕的峭壁之上,充满了永恒的神秘色彩,它作为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奇迹,沉积了往日逝去的回忆。僰族为何悬棺而葬?刀耕火种的年代如何置棺高岸?僰族人是怎样消失的?棺上的红色岩画又在讲述什么故事?这些谜还有待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