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江历史上的康王庙供奉的是哪位康王?
历史上,唐江有三座庙供奉康王,分别为卢屋村青龙观红庙孜、石板头沙角庵和唐南村鹿鸣镇。这三座庙除祭祀康王外,还会祭拜其他的神明和菩萨,反映了一种民间多神崇拜的文化现象。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许多地方有康王庙,所祀者也有不同。如广东东莞石排镇、高埗镇的康王庙,海口市新安村中的关康庙,所祀者均为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广州市有康王直街、康王上街、康王下街,因康王庙而得名。此康王也是指康保裔。康保裔在抵抗辽兵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后人尊称为康王,其忠心报国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所敬仰,全国各地建有众多康王庙,尤以江南一带为甚。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祀奉的康王却是唐代抗击叛军守睢阳而牺牲的张巡。南康市唐江镇康王庙,又称石角庵,祀奉的则是卢光稠。浙江湖州妙西镇饮马池山上存有一处康王庙遗址,据传曾是康王赵构避金兵追杀而避难的地方。

南康市唐江镇康王庙
有客家文化研究者认为,赣州的二康庙、三康庙可能与康保裔、卢光稠无关,反可能与宋高宗最终未对赣州屠城有关。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七月,宋高宗赵构请隆佑太后至江西,端明殿学士藤康和吏部尚书刘珏二人同行,杨惟忠带兵万人护送。当时,金兵攻陷袁州、抚州等地,藤康等仓促护送太后逃至吉安。金兵紧追不舍。隆佑太后连夜乘船溯赣江而上,天明至泰和,船工造反,卫兵溃散,藤康亦逃跑了。刘珏率领卫士护送太后从万安上岸,经陆路逃到虔州(今赣州)。太后到虔州后,由于当时虔州府库空虚,无钱发放,随从士兵倚势欺压百姓,用沙钱(一种薄而粗劣的小钱)购买东西,百姓不卖,士兵就殴打百姓,并肆意纵火,烧杀抢掠。为遏制太后卫兵的烧杀抢掠,虔州富豪陈新等人率领数万人由梅林向赣州城进发,赴难请愿。手无寸铁的请愿百姓,在全副武装的士兵夹击下,死伤惨重,陈新中流箭而死。次年三月,太后归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令到虔州镇压农民起义,高宗对陈新率众请愿震惊太后一事仍耿耿于怀,密令岳飞对虔州实行屠城。岳飞再三请求宽赦,方得允准,虔州百姓方免于灭顶之祸。后赣州人民深感高宗赵构、岳飞的恩德,在地方乡绅、文人雅士的倡导下,官绅士民建庙祀奉至高无上的高宗赵构,庙号便用了赵构即位以前的封号“康王”。